河海街道通过“三三”制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锻炼大学生社区干部,安心扎根社区,立足本职岗位,张扬青春风采,迅速成长为一支“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能干”的“三能”型队伍。
一是强化三种观念,着力打造“能说”的大学生社区干部。强化责任意识。年初下达走访居民目标户数,要求大学生社区干部,利用推进社区工作契机,勤入居民家,与居民打交道,认真记录“民情日志”,确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强化争先意识。积极鼓励大学生社区干部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类演讲比赛、知识竞赛,通过在不同平台的频繁展示,进一步提升交流沟通表达能力。强化效能意识。以“我主持我成长”为主题,要求在整合推进社区各类工作的同时,负责街道、社区道德宣讲、亲子活动、文明创建宣传、少数民族文化展演、青春公益课堂等各类活动的主持,以2011年为例,街道7位大学生社区干部主持大小活动35场,创新策划、应变协调能力同步得到提升。
二是开展三类“结对”,着力打造“能写”的大学生社区干部。在引导大学生社区干部逐渐承担社区信息宣传报道、工作总结与思路撰写、每年完成一篇调研文章的同时,开展与团区委领导、街道党政领导、社区书记等各级领导干部的交流结对,与辖区青年创业之星分享创业历程经验体会进行面对面访谈交流,与辖区老、弱、病、贫、困等各类需重点关注人群关爱结对,给每位大学生村官配备工作日志本,要求他们每次结对都要记录交流日志;每季都要更新结对的需重点关爱人物近况表;年末要形成全年度结对优秀人物访谈录,让大学生村官在日积月累的练习中,在与优秀典型、需重点关爱人群的接触交流中,进一步积累生活工作经验感悟,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三是坚持三类培养,着力打造“能干”的大学生社区干部。实行分类培养,建立扬长避短的干事机制,将大学生村官分为服务亲民型、专业技术型、复合发展型三种类型分类培养。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引导服务亲民型大学生社区干部积极参与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老小区提升改造居民协调等工作,不断拓展大学生村官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方式、领域;引导专业技术型大学生社区干部发挥专业技术所长,积极参与文化宣传、辖区社会组织组建等活动,为街道社会事业发展储备后备人才;对于一些具有管理特长、群众基础的大学生社区干部,引导其积极参与城市管理、社区建设、矛盾协调第一线,在复杂局面中提升能力,锻炼本领,向社区“两委”正职班子方向发展。截至2011年底,街道的7名大学生社区干部中已有2人担任“两委”委员。
|